快眼看书

快眼看书>药浴配方哪38种 > 二十七小儿口角流涎(第1页)

二十七小儿口角流涎(第1页)

流涎,又称滞颐,俗称流口水,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症,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。常见症状为小儿涎液增多,自动流出口外,由于长期流出口水,致使口腔周围潮红,甚至发生糜烂,尤其以两侧的口角为明显。现代医学把本病称为“流涎症”,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膜炎症、面神经麻痹、延髓麻痹、脑炎后遗症或小儿呆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。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、脾胃积热、心脾郁热及脾胃气虚等使涎液不能正常的制约,而流出口外所致。

足部药浴疗法

浴疗方1

【成分】白矾30克。

【用法】将上药加清水煎沸,倒入盆内,待药温适度后浸泡双足。每日早、晚各1次,每次30分钟,一般用药3~5次见效,6~8日即愈。

【功能】导热消炎。

【主治】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。

疗方2

【成分】肉桂、吴茱萸各适量。

【用法】将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10分钟,将药液倒入浴盆内,待药温适度,每晚临睡前浸泡双足1次,每次30分钟,每剂可用2次。

【功能】温牌散寒、止涎。

【主治】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,由脾虚寒所致者尤宜。

疗方3

【配方】生石膏、藿香、山栀仁、甘草、防风各适量。

【用法】将上药加清水煎沸,生石膏碎粉,后下,过滤药液,水温36c~40c,每日1次,水浴15~20分钟,可同时口服。

【功能】清热泻脾。

【主治】适合于脾胃积热之流涎者。

疗方4

【配方】丁香、术香、半夏、青皮、陈皮、白术、干姜各适量。

【用法】将上药加适量清水煎沸,将药液倒入浴盆内,待药温适度,浸泡双足。每次30分钟,每晚睡前浸泡一次。

【功能】温脾燥湿。

【主治】小儿口角流涎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  苍崎家的魔法使  员工情绪与管理  重生为妃:庶女遮天  绝世邪神  王储班:继承规则  宋初政治研究:以皇位授受为中心  非凡保镖  翻译:中西诗性话语交融的家园  风镜之国:海王物语  凤染君策  失忆的超级高手  网王之舞动的天鹅  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 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政干部读本  儒世道皇  名门嫡女  教育理论的性质与研究取向  妃常为贼:扑倒压寨相公  妃常妖娆:冥妃倾天下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